拱墅,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!
據統計,拱墅轄區內共有17處工業遺存,是大運河沿線區縣(市)中最完整系統、最具典型意義的,把工業遺存作為“博物館”精心保護、合理利用也成為了無數拱墅人的頭等大事。
新矗立在大運河畔的運河時尚發布中心,即為拱墅工業遺存實現美麗蝶變的代表之一。
以“絲聯千年、船承文化”立意,取形于運河上行駛的商船,并在景觀、裝修、夜景燈光設計中融入杭州絲的元素。
作為拱墅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“十大項目”(即:一址兩街兩園三館兩中心)之一,運河時尚發布中心于2019年底正式完工,從此這個運河邊的老倉庫迎來了重生,實現歷史和現代的交匯,為杭州城北大運河文化帶再添時尚新地標。
二月底的大運河畔,陽光肆意撒播春的味道。漫步長樂路上,運河時尚發布中心在蔚藍天空映襯下熠熠發光,請一起追隨我們探營小分隊的腳步與“它”零距離——
“發布中心地上結構共2層,一、二層高分為為21.0米、18.8米,全鋼結構建筑,用鋼量近5000噸,通過四個核心筒(兼消防樓梯)將整個發布中心懸浮于四幢工業遺存建筑之上?!表椖?/span>技術負責人趙建偉如是說。
巨幅LED屏,中間滑動屏開合可調
“2018年6月開工,至2019年底完工,實際工期僅一年半,為確保順利交付,我們采取內部和外圍同期交叉、立體施工,科學施工安排絕對是一大考驗。”
施工作業面受限,建材只能采取汽車吊運、人工搬運;鋼管混凝土澆筑高度超30米,澆筑砼離析控制及安全措施難度疊加;滿堂架層層搭設,前后歷經“三搭兩拆”……,一個個施工難題在“破立之間”得以解決。
處處可見,中軸對稱的意境之美
位于二層的核心發布廳,面積約5000平方,可同時容納2000人,將用于大型文創沙龍、產品發布、時尚秀。作為大空間建筑體,經周密計算,在頂面增加空間吸聲體裝置,墻面采用多孔硅酸鈣板飾面,既滿足了活動音響設備的混響要求,也滿足了空間視覺美觀。
發布廳外,周長逾200米的回廊環繞貫通,透過玻璃幕墻,光與影互為交織;墻體采用凹凸型定制的陶土板干掛工藝,環保、富有質感,兼有工業時尚之風,加之鑲嵌可變色燈條,與整個回廊燈光效果融為一體,磅礴壯觀之景蔚然可觀。
“從選樣、送樣,再到定樣,最終選定陶土板,這個過程并非一帆風順??梢?/span>說,無論是墻體層高還是使用面積,都是一次大膽嘗試。”
“最易也是最難之處方顯匠心”。從材料選擇到工藝優化,項目團隊一直在“苛求”:衛生間選用大片仿魚肚白巖板、通道處抬頭可見的隱約山水畫、雙源一體式空調地出風節能減排……
一根根魚腹梁,巧力支撐玻璃幕墻
鋼結構施工易受天氣影響,項目焊接作業高峰期正值雨期,成為項目推進最大攔路虎,“雨中作業,一方面無法保證施工安全,同時也會影響鋼結構焊接質量,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天公作美,再迎頭趕上。”
為彌補延誤的工期,現場最多時有超過20名一級焊工同時作業,達到計劃正常作業的兩倍,場面甚為壯觀。
通書上說:「上梁有如人之加冠」。
“梁”之于國人,有著特別的意義。發布廳頂部單片主桁架長度達49.8米,高度達4.2米,重量達78噸。
“這應該是拱墅區目前最大的鋼結構工程吊裝施工,”趙建偉自豪地說,“我們同時采用兩臺500噸吊機和一臺110噸吊機進行安裝,吊機準備、起吊提升、焊接固定,整個過程耗時超過10小時?!?/span>
關于“她”的前世今生
發布中心臨近大關橋,距離西側大運河僅300米。其前身是浙江土畜產進出口公司倉庫,建于上世紀70-80年代,建筑主體3-4層,1-4號四個倉庫建筑被列入杭州市工業遺產保護名錄。在賦予它新生的同時,唯有做好元素保留、立面修復、功能更新、文化展示等文章。
歷經外科手術式的修繕,遺存的四個倉庫外墻恢復了之前的水洗石外墻;立柱采用包鋼處理、置換,梁板碳纖維加固;原有門窗拆除后,采用仿木紋鋁合金門窗。
兩個老樓梯、三個傳送帶、四個老路燈也得以完整修復保留。“原路燈已經破損不堪,只剩立桿,沒有現成零件可換,修復一時成為難題,最后我們依據留存下來的老照片對燈罩進行了手工翻新。”
一切都修舊如舊,最大程度保留工業遺存建筑的風格特點。
最后,再來一波“舊照”,這里留存著拱墅一段歷史的“活”記憶。
煥然一新的運河時尚發布中心,既作為工業遺產文化的保護基地,又成為占據文化禪意、創意產業、高新技術產業的展示及宣傳的標桿領地。行走其中,新舊建筑的融合給予了我們強烈的視覺沖擊,就如同新老的文明互相碰撞,融合,從而孕育出新生一般,完美呈現了工業遺存韻味與簡約的時代美感。
大運河畔的拱墅,濃厚的工業色彩在蛻變,沉淀下歷史與文化的時尚。正如一個個運河時尚發布中心,一批蘊含運河特色的文化遺產保護和民生項目,正興起,帶來看得到的未來。
噢,對了,拿下這場“攻堅戰”的,就是這樣一支硬核團隊!
項目主要管理團隊合影
文 字 | 潘益軍
攝 影 | 俞偉強
編 輯 | 魏麗娟
■ Over ■
【探營】運河時尚發布中心啟幕,大運河畔工業遺存再展芳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