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更新蝶變,百姓安居為先。
古往今來,住房保障一直是民生大事,詩圣杜甫曾有“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!風雨不動安如山?!钡母锌?。近年來,杭州,這座城市的邊界正不斷延伸,帶來了更多“村去城來”的故事!
“拆的是村,改的是生活?!?/strong>如今的保障房,也不再是翻新版的“城中村”,它們真正融入、并成為了城市功能的一部分。在杭城大城北的祥符板塊、運河新城、良渚新城,也有這樣一個個現代化的社區正拔地而起。
擁有56年歷史的莫干山路,由武林廣場出發,終點至良渚,是貫通南北切入杭州主城腹地的軸線,延展出了杭城“新時代”北進的生長脈絡。
沿莫干山路北上,行至好運街附近,可見一部部高聳的塔吊在忙碌地運轉著,一棟棟住宅建筑拔地而起,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,顯得格外挺拔有力,這便是建設中的良渚新城小洋壩農居點。


2014年開始拆遷,2017年完成整村整遷,2018年8月份開工建設,一年多來,數十幾幢高樓如雨后春筍般越“長”越高。
“甘蔗寓意節節高,蓮藕寓意路路通……”2019年12月25日上午,良渚小洋壩農居點一期工程(二、三地塊)現場一陣鞭炮聲響起,歷時13個月,其中一幢率先完成主體結頂,小洋壩村民在項目部的協同下舉行了一場傳統的“上梁”儀式。

“看著房子一天天高起來,我們心里高興?!?/span>
“聽說小區西北角就有地鐵四號線,以后出門更方便了?!?/span>
大家你一言我一語,皆是對美好生活的期許。
每一份期待,都蘊藏著一種溫度、力度和速度
從施工現場平整、土方開挖回填、地基基礎澆筑,再到一幢幢主體建筑勻速長高……,自進駐現場的第一天起,項目團隊以標準化生產、規范化管理、精細化施工擔起了這個千家民生的萬斤重責。
趕的是工期,不變的是質量。
“今年受春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我們的工期延遲了近1個月,”項目現場管理負責人汪亮坦言,“作為余杭區首批獲準復工的安置房項目,正式復工后,我們在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施工的前提下,充分利用晴好天氣,科學高效組織施工,加班加點搶抓工程建設進度。”
位于金昌路南面的二期工程正式開工時間是2018年10月份,但也將與一期同時交付,施工任務更加繁重。項目團隊以高標準、嚴要求的建設目標,倒排工期合理安排施工計劃;施工現場,合理化流水施工、眾多交叉作業有條不紊地進行。
好的房子,不僅要“看得見”,還要能“摸得著”
再好再美的效果圖、規劃方案,也需要在一雙雙粗壯的手里一一實現。
項目部以高標準的文明施工、科學性的現場管理做出表率,展現出新盛人應有的品質與擔當,這種常態化的管理與開放性的姿態在當地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。
2019年6月17日,余杭區2019年建設工程標準化提升暨安全生產月現場觀摩活動在這里舉辦,來自余杭區揚塵控制管理工作小組各成員單位、各鎮街(平臺)分管負責人及相關業務科室、工地管理網格人員,區內房建、市政、交通、林水等工程施工、監理單位負責人齊聚現場,觀摩學習。
這天,他(她)們回“未來的家”
2020年4月14日上午,良渚新城管委會和村民代表共50多人,集體戴上安全帽,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有序走進工地施工現場。
讓村民零距離感受安置房品質,全程了解項目工程進度與施工質量,也進一步拉近建設者與村民們的關系。村民們看得仔細,陪同的工作人員介紹的認真,并對耐心細致地一一解答他們的疑問,沒有疏漏一個細節。
“平時都是路過這里的時候遠遠望一眼自己的房子,今天有機會到現場參觀,聽著工作人員的講解,了解了房子建造的過程,心里感覺很踏實也很高興?!币晃粎⒂^的村民如是說。

在參觀過程中,他(她)們紛紛流露出幸福的笑容,表示對未來家的建造十分滿意,也讓村民們對未來的生活多了一份美好期盼。
“我的新家就在那棟的十二樓,視野好得很!”四十歲出頭的陳大姐(化名)說。
她回憶道,過去的小洋壩村,各種電線亂拉不說,環境衛生也堪憂?!案鶕^規劃,我們的安置房配套設施齊全,規劃合理,路面干凈,燈光明亮,比起以前的居住環境真是天壤之別?!?nbsp;
從過去的老舊房到以后的新樓房,“臟亂差”的小洋壩村已成為歷史。然而,相比小洋壩村民的可知未來而言,這些只是一個開端。
項目簡介
良渚新城小洋壩農居點一二期工程計劃2021年完工,屆時,小洋壩村的村民將住上期待已久的新房!據悉,整個項目位于良渚中央商務區塊內,臨近地鐵4號線勾陽路站,周邊更加配套成熟的商業綜合體,所在區塊地理位置優越。
文 字 | 潘 益 軍
編 輯 | 魏 麗 娟
■ Over ■
閱讀 682
寫下你的留言
相關閱讀
【系列報道】繪民生:從建設者到安居者(一)